發展縣域經濟,須以城市為載體,以實體經濟為本,“互聯網+”經濟為輔,在規模擴張和內涵提升的雙輪驅動中,在全域統籌和產城融合的協調發展中,堅持不懈地夯實保持區域經濟行穩致遠的發展根基,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分?,F將發展縣域經濟的申論對策梳理如下:
一是科學推進縣域城市建設、推動特色小城鎮建設。扎實推進以縣城為主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強化公共空間特色風貌塑造,提高縣城綜合承載能力,發揮縣城作為縣域經濟的龍頭作用,提升輻射帶動能力,凸顯引領效應。進一步深化鎮級小城市綜合改革,積極培育先進制造、創意設計等特色小鎮,加大對特色小鎮用地、基礎設施和產業示范項目建設的支持,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特色小鎮建設。
二是“虛”“實”經濟結合,發揮縣域產業優勢,擦亮縣域特色產品“金名片”。建議加快在縣域布局建設5G網絡、大數據中心等數字化新型基礎設施,夯實特色產業數字化轉型根基。進一步強化農業優先發展,做大做強農產品主導縣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園區發展,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形成農業龍頭企業牽引帶動的產供銷融合發展格局。完善縣鄉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體系,加快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全面激活農村消費市場,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模式融合發展,打造縣域特色網紅產品示范基地和企業。
三是提高縣域政務服務環境,不斷完善縣域環境配套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的城市環境可為縣城經濟發展增添動力,為吸納產業轉移加大籌碼、增加份量、強化磁性。秉承建立“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的服務理念,建設一門式行政服務超市,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建議每年全面梳理修訂惠企政策,從政策、資金等方面精準扶持企業發展,全力打造重商、安商、親商的一流政務服務環境。加快發展縣域商貿物流、重點培育壯大一批專業平臺、專業市場、專業樓宇、主題商圈,以現代服務業發展加速產業價值鏈“兩端攀升”。同時不斷完善縣域環境配套建設,實現在家門口便可享受優質教育醫療資源。
四是建立招商引商激勵機制,建立以商招商激勵機制推介吸引更多外資來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充分發揮商會組織助推開放崛起的橋梁紐帶作用,定期開展以商招商座談會,聽取招商建議,深入挖掘本地區以商招商的潛力,實現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的良性互動,明確對招商引資作出突出貢獻的商協會、企業家按到位資金一定比例給予獎勵或政策支持。
五是加大縣域人才引進支持。圍繞縣域主導產業人才需求,探索人才“市引縣用”“縣引企用”,切實招來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強化人才保障支撐,指導縣級完善人才政策體系,落實引進人才補貼、引才薦才獎勵,為在本縣落戶、就醫、入學等方面提供“保姆式”服務。鼓勵人才向基層流動,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本土人才返鄉創業。探索新型職業農民制度,大力實施鄉村人才培養計劃,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