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答題套路的痕跡特別明顯。很多考生面對不同的問題,只要題型相似,就不考慮實際了,一股腦的套用答題模板。
二、答題思路僵化,思維不夠發散。面對題目,往往說不出東西來,就會背誦名言金句,也不管是否符合題目中設定的身份。
三、沒有層次。其實沒有層次這個問題,我看了不少輔導機構的答案,他們的答案都沒有做到層層遞進、升華,又怎么會培養出考生答題的層次呢?于是,圍繞這個題,考生就不停的重復空話、套話,在原地打轉,這種還是心理素質好的,有些考生直接慌神了,不知道怎樣答了,磕磕絆絆說兩句就沒詞了。
四、無效的模擬太多。很多培訓機構出來的考生,我聽了他們的答題之后,真是克制自己才能不搖頭。一問上課情況,原來老師給他們照本宣科讀了一遍PPT或者課本之后,就安排她們日復一日的上臺去模擬考試答題,沒有啟發他們的思路,沒有幫他們擴展答題角度,腦子空空,除了模板是他們的救命稻草,于是上臺模擬就心中發慌,心中越慌越發說不出東西,長期循環往復,結果就不言而喻了。
五、沒有機關工作經驗,缺少機關思維。機構里面的老師,大多都沒有機關工作經驗,根本就不知道機關碰到這些問題該怎么解決,所以他們教出來的方法要么不貼合實際,要么就是空話套話堆砌,缺少實在的內容,答案空洞無物。
六、擺正位置。參加這種面試,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你們就要踏上工作崗位了,意味著你答題的時候,要從工作人員的角度來回答。有個考生拿著輔導機構給他的練習題和答案找我。我一看就驚呆了,這答案居然不是以工作人員的身份來答題,還說作為學生如何如何,這是選拔工作人員,不是選拔學生會成員。這種輔導機構,簡直是害人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