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第一次進面的考生介紹一下無領導的基本情況,以及更重要的,分享一下對無領導的感悟和經驗。也給了解過無領導的人回顧一下,歡迎多多討論,批評指正,友善發言。希望能對看本帖的人帶來一些幫助。
先看無領導考察人的哪方面能力,根據某一張網圖,測評要素包括傾聽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思維分析能力、合作意識、影響力、組織能力、成熟度七大內容。羅文覺得雖然這個不是考場上的評分表,但是差不了多少了。我們逐個來看。
傾聽能力:專心聆聽,及時溝通.有表情,不隨便打斷別人
口頭表達能力: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發言流暢、清晰,有吸引力,語調語速適宜,抑揚頓挫
思維分析能力:提出獨到見解。論據推理嚴密,旁征博引,洞察他人觀點并以適當形式表示支持
合作意識:注意角色位置,不以自我為中心,友好待人,照顧別人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組織目的
影響力:有感染力;關注對象的語調手勢等;影響力:控制全局;利用資源:提高討論成效,促成一致結論
組織能力:既能主動發言,又能顧全他人,組織大家發言,及時向他人提出疑問,發言能綜合他人意見,適時概括總結
成熟度:成熟與風度、負責、行為靈活、人際敏感、情緒穩定、善于承受壓力
對于這幾個指標,我說一下第一時間想到的內容,更多詳細的感悟可看后面的文字。
無領導小組討論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個人陳述,自由討論和個人總結。和其他地方不一樣的是,廣東的個人總結是全部考生都要參與的。除了深圳的事業編和深圳海事局的題目要推選一位考生總結,有點特殊。個人陳述主要考察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分析能力。是和結構化面試的現象分析題非常類似的部分。
關于影響力。有說法是如果達不成一致,則大家的分數都在某個分數線往下打,差距也會變小,所以建議守擂選手希望不一致,攻擂希望達成一致。個人覺得這個說法不靠譜。從考場實際情況來說,基本上每一年都有達不成一致的場次里面第一名九十分的。因此羅文覺得達成一致與否并不是特別重要。還是得看發言質量的差距,這種差距才是拉開分差的關鍵。并且,打法還是要遵循常規的套路,不要追求怪招難招,故意地反對,故意地大肆拖慢節奏。
關于組織能力。其實并沒有上文“組織大家發言”這么極端,無領導討論說明了,此次討論沒有上級,不能指定誰的發言順序,但是可以顧及到很少發言的人和少數派。對于很少發言的人或者沒有發言過的人,你在自己的某次發言后說“X號考生對于這個選項還沒有發表過意見,我們可以聽聽她的觀點”,可以為他爭取一次發言機會(可以稱為“cue人”),這樣全場的考生都發過言,討論也顯得更加充分。羅文認為,最好不要點明“X號考生本場很少發言或者沒有發言”,給這位考生留些面子,考官對誰積極誰消極也心里有數。cue人最好不要太多。cue少數派也是必要的。少數派是指,對于大部分人都想選擇的某個選項,某人不同意該選項的入選。cue人的時機,原則是不要太密集?;貞弦粋€人就不要cue上一個人?;貞皟奢喌饺喌?,就可以cue.這個兩三輪前發言的人
關于成熟度。在練習的時候。有人會上頭或者說話很急,特別是搶話搶的很激烈之后,語速降不下來,或者是觀點爭執交鋒后變得很上頭。這就顯得很不成熟。
個陳部分
個陳的基本套路是問好+背景引入+帽子+金句+政策+例證+道理論證+結尾
問好?!案魑豢脊俸?,各位組員好”“尊敬的各位考官,親愛的各位組員”,個陳開頭都應該是問好,這不必多言?!敖M員”替換為“考生”也可以。用通用的稱呼即可,最好不要用“考員”(羅文在點評時遇到過“考員”)或者其他自創的稱呼,在問好這點上,不用創新。
背景引入??梢哉f一下當前出臺什么政策,或者是當前是什么樣的大趨勢,比如,有時候三四個人都會講:“當前我國經濟正面臨著供給沖擊、預期轉弱、需求收縮的三重壓力”或者“通過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是提升經濟增長的關鍵一招”。這些羅文感覺都是比較常見的。應該來說,特別常見的就不要使用了,積累是可以的。小文推薦的引入是例子,這很考驗積累,但是正因為需要積累,所以很罕見,很吸引眼球,如果積累了,要少用,以防別人偷雞。比如“從歌舞史詩的只此青綠到河南春晚的唐宮夜宴,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在宣傳上創新才能使得更多多的年輕人把目光轉向中國傳統文化”
帽子。我個人比較喜歡三字機構的帽子,如“重監管、強宣傳”,類似的還有。重、優、促等等。第二個是這種“思想先行,XX緊跟,本領補充,制度兜底”感覺有先有后,但是由于套路比較固定,所有都可以XX先行,XX補充,很容易被視為培訓痕跡太重。同理,羅文也不推薦“三個著力,四個聚焦”。第三個就是在題目中抽取三個四字詞來做小帽子,最簡單也最方便考官知道你選的是大概什么內容。隨著反培訓的考場趨勢深入,太套路的帽子一定要摒棄。再推薦一個帽子的形式:“以資金支持為抓手,以保障群眾創新為基礎,以提升國際化應對能力為展望?!标P鍵是為抓手、為基礎、為展望。由于內容需要花心思去填充,因此培訓痕跡也不會很重。
金句。金句在使用的時候最好可以捎帶解釋一下金句和本話題的關系,增強聯系,讓考官知道用這個金句是很適合本題,不是純背積累,感覺到本人的思考。(加點不解釋很牽強的例子)金句有另外一點,羅文煩請讀者注意的是,很容易重復。后置位在個陳的時候會很經常發現自己寫的金句已經被前面的人用了。這時應該怎么辦呢,有的人會覺得自己辛苦背下來寫下來了,必須說出來,即使別人已經先說了。小文的建議是,果斷地把自己的重復金句給劃了,不說出來。因為考官可能會覺得你是不是抄襲第一位說出來的考生,或者認為你沒有新意,總之這種重復說的做法不會加分,甚至很可能扣分。
背誦是必要的。一是背熟了可以應急,二是新手背多了才會熟悉,才能擯棄這些套路,做到無招勝有招,而這些基礎是多背。因此,即使是以下這種套路化的觀點也可以背背?!耙?、資金投入是關鍵,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創新是第一動力,而缺乏資金的投入,再好的政策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同時發揮好政府財政資本的投入的引導作用。雖然政府的財政投入是有限的,但是具有拋磚引玉的導向作用,特別是其可以產生一些扶持和激勵的意義,可以引領更多的資金涌向某一領域。二、‘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出自《荀子·勸學》,大意是說,木材經墨線比量后加工便可取直,刀劍等金屬制品被磨刀石磨過就會鋒利。監督是對工作具體執行者執行過程和結果的一種檢驗,目的是可以使執行者、結果能夠達到預期目標。監督是也是日常工作中、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把利劍。比如,從2016年起就對雙隨機一公開市場監管連續五年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中?!?/p>
政策。據22年的考場反映,考官不喜歡“政策怪”。我認為政策怪有幾個特點。一是政策舉例不貼切。如22年7月3日的消費題第7項消費產品缺乏創新。這時如果提一個“謀創新就是謀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創新是五大發展理念之首”這樣的句子羅文認為放在這里是不貼切的。第二是言必稱政策。政策大量充斥著個陳的發言,個人的思考和論證過于缺乏,讓人感覺像是政策的背誦和復讀機器。
例證。從實踐來看,要么大多數人都沒有使用例子,要么就是耳熟能詳的,很多人在同一場重復用的,比如在消費的時候使用土坑酸菜的例子。一次例證又要新穎又要貼切還要出彩,羅文認為是比較難的,畢竟要求很多積累甚至經常地看時事,但是如果能做到還是非常加分的。異地面試,用當地的例子可加分?,F在都采用異地面試的方法,假設你考的深圳崗位,那么你應該會在廣州考試。雖然是隨機抽簽確定的考官,但是考官都是在廣州工作多年的人,因此如果能使用廣州當地例子,小文相信可以讓你大放異彩。一般而言,大家都不會收集特別多這方面的素材,但如果提到四個出新出彩,粵芯半導體的黃埔速度等等,應該會加很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