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合作用的定義
綠色植物利用太陽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制造有機物質并釋放氧氣的過程,稱為光合作用。
二、光合作用的發生部位
光合作用一般發生在綠色植物的葉綠體內。
對于藻類,光合作用可以發生在質體內。
對于動物,光合作用可以發生在原生動物的葉綠體內。
對于細菌,光合作用發生在細胞膜上。
光合作用有光反應和暗反應。光反應發生在生物膜上(如葉綠體基粒膜),暗反應在基質中進行。
三、光合作用的反應過程
首先要在可見光的照射下,經過光反應和暗反應,利用光合色素。
然后將二氧化碳(或硫化氫)和水轉化為有機物。
最后釋放氧氣的過程。
條件就是要有可見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主要產物有機物(淀粉)+氧氣。
四、植物的光合作用好處
1、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綠色植物在同化二氧化碳的過程中,把太陽光能轉變為化學能,并蓄積在形成的有機化合物中。人類所利用的能源,如煤炭、天然氣、木材等都是如今或過去的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形成的;
2、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3、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既為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營養物質,也為動物和人提供食物來源;
4、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并儲存在有機物里,為動、植物和人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