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p>
拉彎的弓箭發生彈性形變具有彈性勢能,離弦的箭是運動的,具有動能,所以是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
2、李白《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p>
水從高處落下應具有動能和勢能,故瀑布飛流直下的瀑布蘊藏著機械能。
3、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何暗香來?!?/p>
“暗香來”“花氣襲人”都是擴散現象(分子的熱運動)
4、陸游《村居山喜》“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p>
“花氣襲人”是因“驟暖”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無規則運動加快的結果,說明溫度影響分子運動的激烈程度。
5、白居易《暮江吟》“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p>
露的形成,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為露水的結果。
6、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
霜的形成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氣體)因溫度下降凝華為霜(固體)的結果。
7、酈道元《三峽》“空谷傳響,哀轉久絕?!?/p>
說明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要發生反射現象,當反射回的聲音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就可以聽到回聲。
8、“潭清疑水淺”
光的折射:水底的光線由水中進入空氣時,在水面上發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進入人眼,人眼會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去,就會覺得潭底變淺了。
9、晚唐詩人高駢《山亭夏日》“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p>
“濃陰”是光在沿直線傳播的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形成的無光區域——蘊含的物理知識是“光沿直線傳播”。
“倒影”則是光反射時的成像現象,并且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蘊含的物理知識是“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
10、毛澤東《送瘟神》“坐地日行八萬里”
地球在自轉,24小時自轉一周。因為地球赤道的全長為40076千米,所以當你坐在赤道附近每天可行4萬千米。這就是詩句中“坐地日行八萬里”所指的意思。